战国乃大争之世,各国相互攻伐兼并,欲求强图存,唯有变法革新、招贤纳才、励精图治,于是群雄并起、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,乃中国农业、纺织业、思想、科技、军事和政治发展黄金时期。
一、战国
战国者,中国大分裂大变革之时代也。
始于韩赵魏三家分晋,终于秦始皇统一六国。
其时群雄并起,互相攻伐,变法图强,力求兼并。
以秦、楚、韩、赵、魏、齐、燕实力最为强劲,史称战国七雄。



二、齐国
齐国,原为姜太公所建,春秋时齐桓公首霸中原。
至战国时,为田氏所取代,号为田齐,国都和疆域基本沿袭姜齐。
齐威王、齐宣王改革政治,招贤纳士,国力遂雄于天下。
后孙膑田忌大败庞涓魏国军队,威震六国。
齐湣王残暴不仁,为燕国乐毅率五国联军所灭。
后田单大败燕军,恢复齐国,最后为秦始皇大将王贲所灭。



三、楚国
楚国,始于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子于丹阳,后熊通自号楚武王。
春秋时已跃然为南方大国,并国四十五,地方纵横几千里,与齐晋等国争霸于中原。
至战国时,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图强,先后攻灭蔡、莒、越、陈、鲁等国,疆域拓展至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。
至楚怀王时,为秦相张仪所骗,兵败身辱,客死秦国,楚国从此一蹶不振。
后秦将白起破楚拔郢,楚迁都于陈,至秦始皇时,为秦将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所灭。


四、韩、魏、赵
韩、魏、赵三国,原为晋国公卿,后三家分晋,始为诸侯。
韩国兼并郑国占据中原,国势达到鼎盛,后任申不害为相进行变法,号为劲韩。
然韩国地处四战之地,且变法图强不彻底,乃战国七雄国力最弱之国,常被秦魏等国攻打,最后为秦始皇所灭。
魏国立国之初,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图强,文有子夏、田子方、段干木、翟璜等为佐,武有乐羊、吴起、西门豹等为将,人才之盛和国力之强独霸天下,灭中山,联韩赵,败嬴秦,弱芈楚,攻姜齐,奠定魏国百年霸业。
后至魏惠王穷兵黩武,四面树敌,先为齐败于桂陵和马陵,后被秦败于河西,国势彻底衰落,丢失战国霸主地位,以至于魏惠王感叹“东败于齐,西丧秦地七百余里,南辱于楚”,最后被秦始皇大将王贲所灭。
赵国占据晋国北部,被山带河,先定都于晋阳,后迁都于邯郸。至赵武灵王,施行胡服骑射,建立骑兵部队,灭中山,败林胡、楼烦,拓地千余里,使甲兵之强冠于三晋,成为关东六国对抗秦国中流砥柱。
后秦赵相争,赵以廉颇为将,双方各几十万大军对峙于长平,僵持不下。秦用离间之计,令赵括代廉颇为将,秦则以白起换王龁,白起围困赵军四十余日,斩杀赵括坑杀赵军40万,赵国自此国力大衰,后为秦始皇所灭。




五、燕国
燕国始封于召公,建都于蓟,传国八百余年。
至战国时,燕昭王礼贤下士,励精图治,国力大增,于是拜乐毅为上将军,率倾国之兵联合赵、楚、韩、魏五国伐齐,连下齐国70余城,杀死齐闵王。
昭王死后,燕惠王中齐国田单反间计,以骑劫代替乐毅为将,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,齐国趁势复国。
后燕太子派荆轲刺秦王不成,遂为秦始皇所灭。


六、秦国
秦国之先为造父,后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,被封为诸侯,占有西周关中之地。
至秦穆公奋发图强,称霸西戎。后屡为晋国所败,至战国则为魏国侵占河西之地,国力衰弱。
于是秦孝公任用商鞅为相变法图强,内立法度,务耕织,修守战之具,外连横而斗诸侯,更历秦惠王和秦昭襄王,国力为天下之雄,于是取西河、占汉中,灭巴蜀,东割膏腴之地,北收要害之郡,诸侯恐惧,合从缔交。
及至秦始皇,奋六世之余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,吞二周而亡六国诸侯,南取百越之地,北却匈奴七百余里,混一四海,并吞八荒。



司马迁言:“三国分晋,田和灭齐,六国之盛自此始。务在强兵并敌,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。秦始小国僻远,诸夏宾之,比于戎翟,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。”
战国乃大争之世,各国相互攻伐兼并,欲求强图存唯有变法革新、招贤纳才、励精图治,于是群雄并起、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,乃中国农业、纺织业、思想、科技、军事和政治发展黄金时期。